案时,那可真是……一审便能让人辨出真假。

有些时候,孟瑶甚至只是问了几个问题。

她都不用那三名官员所派出的亲信回答,便能让今日来此旁听的众人心下有所判断了。

而最为有趣的,则是有人指控曲云阔与花楼勾结的那一案。

在曲云阔出任三司巡查使时,他曾查到秦州知州接连数年都对朝廷谎称秦州连年干旱以至收成不好。且秦州知州也借故向朝廷请求拨款,并把买种子的钱借给当地的农民。

但同时秦州知州又与城中的花楼与酒肆勾结,指使他们想方设法招揽这些刚刚拿到借款的农民。

由于秦州知州乃是门兴侍郎的堂弟。

于是此案也就成了让门下侍郞和曲云阔结仇的由来。

现在,有人把相似的故事强加在了曲云阔的身上,自是连审都不用审,便能让皇帝知道此乃诬告。

事实上,在这三案开始正式审理之前,皇帝就已经因为听到了整件事的经过而气不打一处来了。

听到这件案情的陈述,皇帝则更是险些就骂出声来了。

是,他是知道身为天子他应当喜怒不形于色,然这样的事,实在是欺人太甚了。

先前,他只知道有许多人都趁着他不愿听到与曲云阔有关的任何消息,便对其落井下石。

可现在皇帝来了舒州,他才知道这些“落井下石”究竟是有多么的罄竹难书!

过去,曲云阔查的秦州知州一案,哪怕是证据确凿都能引得同僚们对他横加指责。说他在天下人那里败坏士大夫以及朝廷的声誉。

当有人如此污蔑起曲云阔来,连一个能认得出曲云阔的证人都没有。

而这件事,竟是在天子命舒州通判严查此案之后,也依旧没能在朝中掀起些许的水花。

这可真是不知会让多少知道内情的人心生感慨,认为当皇帝的宠臣竟还不如做门下侍郞的堂弟。

一切都还在继续着。

当来到府衙中观案的百姓们对此事发出了越来越吵闹的议论声之后,负责守卫此处的禁军护卫们便在孟瑶的示意之下,以其兵器敲击地板。

随着一声“肃静”被孟瑶身边之人所喊出,孟瑶便继续让那几个所谓的证人指认他们面前的三人中,究竟谁是

章节目录